T086学习网 | 站长学院 | 技术文档 | 成语 | 歇后语 | 帝国时代 | 代码收藏 | IP地址查询 | 生活百科 | 生日密码 | CSS压缩 | 用户评论 | 欣欣百宝箱

人才流失困扰IT——从李开复跳槽说起

【 中国证券报作者:佚名 更新时间:2005-09-22 | 字体:
[导读]李开复跳出微软投身Google 已经俩月有余,所引起的波澜至今仍未停歇。法庭内外,一场口水战越打越热闹。继李之后,微软中国的营销主将吴世雄也于9月初转投eBay易趣。而陈永正一句“微软已成IT业黄埔军校”的戏言,更...
    李开复跳出微软投身Google 已经俩月有余,所引起的波澜至今仍未停歇。法庭内外,一场口水战越打越热闹。继李之后,微软中国的营销主将吴世雄也于9月初转投eBay易趣。而陈永正一句“微软已成IT业黄埔军校”的戏言,更是引起各方舆论极大的兴趣。所谓“风水轮流转”,曾经擅长于挖他人墙角的微软,如今却不得不时时防范自家的藩篱。陈永正的话,可以说反映出微软目前所尝受的苦闷与尴尬。高层主管跳槽,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。尤其在IT业中,此类事件比比皆是,屡见不鲜,使得企业承受着较其他行业更为沉重的压力。

    缘起同为人才苦

    20世纪后期,IT业在全球范围内飞速成长,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趋高涨。2000年前后,据相关机构的统计预测,仅美国就大约需要100万名IT人才,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国会提出了一项人才引进计划,以增加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数额。同期,欧洲IT人才的缺口估计达170万人,日本年均短缺人才20万~40万人,而新加坡对IT专业人才需求每年约为15万人,实际只能满足9万名左右。2001年之后,全球IT业陷入低潮,人才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,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。尤其是在中国、印度等新兴IT大国,人才短缺的问题实际上更有所加重。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软件产业为例,在年均30%以上高速增长的情况下,产业规模急剧扩大,每年新增企业数以千计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大连等产业集中城市,各自形成拥有上千家企业的庞大的软件群体。

    大量新建企业的进入,使得原本就比较紧张的软件人力资源状况更趋恶化。去年年初的时候,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曾经预计,当地软件业每年的人才缺口至少在1.5万人以上。与之相比,大连的情况更为严峻。以外包为主要特色的大连软件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,人才短缺的问题也随之加剧。据当地政府预计,到2010年,大连市对软件专业人士的需求将达到15万~20万人,而目前只有3万人左右,人才缺口非常之大。为此从今年8月开始,大连市由市级主要领导带队,展开一场历时8个多月的全球IT人才招聘活动,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紧迫感。

    一般认为,造成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培植能力不够,但实际情况却与此并不完全相符。以软件业而言,目前全国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在50万人左右,而正规院校每年的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约为40万,再加上出自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学校的毕业生,软件人才的总供应量已经大于总需求量。既如此,为何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呢?原因在于,有相当多的毕业生不符合企业需求,或者自愿放弃了所学专业。

    一方面是巨大的人才缺口,另一方面则是软件企业普遍较高的人员流失率(或称流动率)。出于各种原因,国内迄今仍未对IT业人才流失率做出过准确的调查统计,但业内一般认可的比率是在15%~20%之间。大型企业的比率显然要低一些,而中小型企业的比率则要比平均数高出许多,有的甚至高达60%~70%。

    待遇机遇成诱因

    IT企业人才流失率普遍高于其他行业,其产生的原因首先是由于该行业迅猛的发展速度,以及强烈的市场竞争。

    如上所述,IT业多年来持续高速增长,对人才需求始终维持在高水平上,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。另一方面,IT技术及产品市场的竞争一向过于激烈,从业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而这种压力无形中缩短了他们的职业寿命。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现象是:在IT企业的研发及销售队伍中,几乎看不到超过40岁的人存在;即使在企业决策层,超过50岁的人也是非常少见。IT业的技术更新非常迅疾,市场格局变化频仍,企业经营状况大起大落,这对IT业人才本就不太稳定的心态无疑是雪上加霜。笔者曾经跟一些调研机构和猎头公司的人士交流,从中发现薪酬对人才的流失具有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。

    一家咨询公司的领导明确说:“人才流动,70%是出于薪酬方面的原因。”此话听上去有些刺耳,道理上却是非常浅显。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《2004年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》也显示,软件从业人员跳槽的原因,9%是出于对自己的发展考虑,13%是对就职公司的经营、管理制度不满意,更多的(其余78%)则是对现在的薪金待遇不满意。2000年以来,全球IT产业深陷低谷,市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,为数不少的企业就此一蹶不振,人才大量流失。在这期间,中国IT业因为信息化建设高潮的兴起,受到的冲击相对要小一些。因此在国内,IT业人才流失更多是出于企业经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的考虑,但流失率同样很高。根据笔者一年前做的一项粗略统计,2000~2003年的三年时间内,国内IT企业(包括外企的中国机构)中,仅总裁、副总裁一级的高管辞职事件就不下30起,其中绝大多数是其本人主动辞职,当然其中一些也是由于经营压力所致。即如微软(中国)在此期间三次更换总裁人选,每个离去的“前总裁”几乎都是满腹怨气。

   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

    在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中,有一个著名的“二八定律”,说的是就个人对企业贡献而言,常常是20%的人做出了80%的企业效益。显而易见,这“20%”就是企业的核心人才,是企业的骨干与核心。不难理解,如果一家企业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其核心人才不流失,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。

    然而天下之事往往难遂人愿。在IT领域,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原本非常稀缺,而这些人又总是别人“挖墙角”的重点,因此常常是百般保护却难免一失。就拿这次李开复的跳槽来说,微软似乎一直对李博士恩宠有加,高官厚禄奉之不吝,因而比尔·盖茨先生对李博士的决绝之举极为愤怒。

    对于微软,李开复的离去是一件终难挽回的事情,因而做太多的抗争也毫无意义,最终还是要承认现实。在IT业,这已经是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人才的流动与流失,也并不都是负面的。

    我们知道,IT业几十年高速增长,充满活力,而人才的流动实际对维持这种活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。试想,如果没有大量的高级人才跳来跳去,怎么会有今天的IBM、微软、Google 、HP,又怎么会有联想、新浪、用友和百度。在IT业中,一个最有趣的现象就是,在这里,我们很难找到几个没有跳槽经历的人。用友的王文京算一个,但他最初也是从机关办公室走出来的,而且他的老搭档苏启强、吴铁等人也早就离开了用友。苏、吴二人开创连邦软件连锁店,虽说名气上不如用友,却开辟了一块软件销售的天地。

    总之,IT人才流失是一个需要辨证思维的现实问题,既然客观上难以避免,则不妨以开通的态度对待之。
  • 转载请注明来源:IT学习网 网址:http://www.t086.com/ 向您的朋友推荐此文章
  • 特别声明: 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,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。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。对于被本站转载文章的个人和网站,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。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予以更正。
更多
留言建议ASP探针PHP探针站长Enjoy的Blog
© 2017 T086学习网 - T086.com(原itlearner.com)
RunTime:8.94ms QueryTime:7